香港每17名女性就有1人罹患乳癌!政府補助計畫立即救援,錯過就虧大了!
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,佔女性癌症新病例的約 27%(2022年數據),值得注意的是,乳癌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,35歲以下患者佔比已達10%-15%,這意味著不論你是多少歲現在都應該重視起來。早期乳癌治癒率超90%,而晚期不足30%,這一巨大差異促使更多女性關注自查和篩檢。本文將提供多種管道幫助您了解以及如何去獲得補助。

乳癌的早期訊號你了解幾個?
乳房腫塊: 無痛性硬塊最常見,多出現在乳房外上側,觸摸時質地較硬、邊緣不規則。
皮膚變化: 乳房皮膚出現凹陷(如"酒窩徵")、橘皮樣皺褶或紅腫發熱。
乳頭異常: 單側乳頭突然內陷、溢液(尤其是血性分泌物)或表皮脫屑。
形狀改變: 乳房大小、輪廓突然不對稱。
腋下淋巴腫大: 同側腋窩出現無痛硬結。
您需要協助嗎?

香港政府有哪些乳癌補助計畫?
一、公立醫院乳腺癌治療補助:
香港居民(持有香港身份證),香港公立醫院即可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資助,涵蓋診斷(乳房X光造影(Mammogram)、超聲波、活檢)、手術(乳房切除/保留手術)、藥物及後續護理,確保患者獲得適切且可負擔的醫療服務。
二、香港政府藥物資助計劃(高價乳腺癌藥物支援)
由於許多乳腺癌新藥(如 Herceptin、Ibrance、Kisqali)價格昂貴(每月20,000−100,000),主要可透過三個管道申請補助:
✅撒瑪利亞基金(Samaritan Fund)
適用藥物:包括赫賽汀(Herceptin)、愛博新(Ibrance)等常用標靶藥
補助方式:通過審核後,患者通常只需自付藥費的15-20%
✅關懷基金(Community Care Fund)
適用情況:當撒瑪利亞基金未能涵蓋某些新藥時
補助範圍:包括部分最新的CDK4/6抑制劑等藥物
✅社會福利署
經濟困難患者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綜合社會安全援助,以獲得額外醫療費用減免。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同時提供心理支持及復健指導,協助患者應對治療過程。
三、乳腺癌篩檢資助
衛生署「婦女健康服務」: 計劃適用于40歲以上女性服務內容主要乳房臨床檢查、健康風險評估及教育
非政府組織篩檢資助計劃: 適用于低收入婦女(綜援受助者優先),主要提供補貼性乳房X光攝影檢查,符合資格者可獲費用大额減少或補助

如何申請政府乳癌補助?
香港政府為乳癌患者提供多項醫療資助計劃,申請流程主要分為以下步驟:
1️⃣公立醫院就診登記:持香港身分證患者需先到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掛號,經醫師初步診斷後轉診至乳房外科專科門診,專科醫生將評估病情並制定治療方案
2️⃣藥物資助申請:如需使用高價標靶藥物,主治醫師會協助申請,提交填寫的申請表格,個人及家庭資產證明文件
3️⃣等待審批:通常2-4週內獲知審批結果,核准後可到指定藥局以補助價格購藥
【申請管道:】您可在本頁提供的多個申請入口快速比較和選擇。
真實案例1:低收入患者的藥物資助
陳女士(化名),52歲,是清潔工,月收入約8,000港元。 2022年確診HER2陽性乳癌,醫師建議使用標靶藥物「曲妥珠單抗」(赫賽汀),但公立醫院藥物名冊僅部分覆蓋,自費部分仍需每年約15萬港元。陳女士透過社工協助申請「關懷基金」,經經濟審查後獲批全額資助,使她順利完成治療。如今病情穩定,她感激政府援助,但也坦言:「如果不是社工幫忙,我根本不知道這些資助計劃,很多病友因為不了解而放棄治療。」此案例凸顯資助計劃的重要性,但也反映出資訊普及的不足。
真實案例2:年輕患者的心理與經濟雙重壓力
阿欣(化名),38歲,單身,2019年確診三陰性乳癌,需昂貴化療及免疫治療。身為自由工作者,她無穩定收入,一度想放棄治療。後來透過「撒瑪利亞基金會」獲得部分藥物資助,並加入香港乳腺癌基金會的心理輔導小組。她回憶:「最絕望的不是病,是沒錢治和沒人懂。」如今康復後,她成為義工,幫助年輕病友應付心理壓力。此案例反映年輕患者面臨獨特挑戰,需更多心理及經濟支持。
若發現以上任何異常症狀,請及時就醫。如果您需要政府協助,可以透過以上申請管道了解更多資訊。